南京工业大学2025年高考江苏省内历史类普通类(02)专业组最低分577,最低位次12628,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。
地方专项计划(01)专业组最低分580,最低位次11515,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。
物理类:中外合作办学(14)专业组最低分543,最低位次102526,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。
普通类(05)专业组最低分576,最低位次59905,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。
1、南京工业大学2025录取分数线
学校 | 年份 | 录取批次 | 招生类型 | 最低分 | 最低位次 | 批次线差 | 专业组 | 选科要求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99 | 35803 | 136 | (06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89 | 45633 | 126 | (08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85 | 49806 | 122 | (07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83 | 51945 | 120 | (09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79 | 56445 | 116 | (11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79 | 56445 | 116 | (10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76 | 59905 | 113 | (05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74 | 62232 | 111 | (12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69 | 68338 | 106 | (13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计划 | 591 | 43570 | 72 | (04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中外合作办学 | 589 | 45633 | 126 | (15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计划 | 584 | 50891 | 65 | (03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中外合作办学 | 555 | 86192 | 92 | (16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中外合作办学 | 543 | 102526 | 80 | (14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77 | 12628 | 95 | (02)专业组 | 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5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计划 | 580 | 11515 | 43 | (01)专业组 | 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 |
2、南京工业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及位次
学校 | 年份 | 录取批次 | 招生类型 | 最低分 | 最低位次 | 批次线差 | 专业组 | 选科要求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90 | 39109 | 128 | (06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87 | 41690 | 125 | (08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79 | 49218 | 117 | (09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79 | 49218 | 117 | (05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67 | 61604 | 105 | (10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67 | 61604 | 105 | (07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31 | 104892 | 69 | (11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 | 584 | 44461 | - | (03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 | 584 | 44461 | - | (04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中外合作办学 | 582 | 46287 | 120 | (12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中外合作办学 | 534 | 101147 | 72 | (13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62 | 13908 | 84 | (02)专业组 | 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4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 | 566 | 12572 | - | (01)专业组 | 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 |
3、南京工业大学2023录取分数线和位次
学校 | 年份 | 录取批次 | 招生类型 | 最低分 | 最低位次 | 批次线差 | 专业组 | 选科要求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84 | 45409 | 136 | (10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/生物(2选1)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78 | 50594 | 130 | (06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61 | 66451 | 113 | (09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计划 | 593 | 37931 | 81 | (03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计划 | 580 | 48831 | 68 | (05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/生物(2选1)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批 | 中外合作办学 | 579 | 49755 | 131 | (08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计划 | 575 | 53220 | 63 | (04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化学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批 | 中外合作办学 | 547 | 79956 | 99 | (07)专业组 | 首选物理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批 | 普通类 | 554 | 16579 | 80 | (02)专业组 | 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 |
南京工业大学 | 2023 | 本科提前批 | 地方专项计划 | 555 | 16225 | 28 | (01)专业组 | 首选历史,再选不限 |
4、2025年南京工大报考策略
热门专业报考策略
高录取分专业(竞争激烈但就业优势显著)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:2025年物理组最低分599分(位次35803),连续三年稳居录取分榜首。该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A类学科优势,在新能源、智能制造领域就业率超95%,毕业生平均起薪约6000元/月,建议成绩排名前15%的考生优先冲刺。
法学:2025年历史组最低分577分(位次12628),2024届毕业生进入司法系统比例达32%,长三角地区律所起薪平均5500元/月,适合文科尖子生报考。
性价比专业(录取分适中但行业需求旺盛)
新能源科学与工程:2025年物理组最低分574分(位次62232),受益于“双碳”战略,2024届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、新能源企业比例达41%,起薪约6200元/月。
机器人工程:2025年物理组最低分569分(位次68338),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大,2023届毕业生3年内晋升率超65%,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考生。
未来就业预测与避坑指南
行业趋势导向
化工与材料领域: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A类学科,2024届毕业生进入万华化学、中石化等龙头企业比例达28%,但需注意传统化工岗位增速放缓,建议辅修数据分析、环境工程等交叉课程。
建筑与智慧城市:建筑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率达89%,但需警惕房地产行业波动,可侧重BIM技术、绿色建筑等新兴方向。
警惕“伪热门”陷阱
部分管理类专业:如工程管理、工商管理等,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约4800元/月,低于技术类岗位,建议结合家庭资源谨慎选择。
冷门专业逆袭机会:给排水科学与工程、地质工程等低分专业,2024届毕业生通过考取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证书后,薪资涨幅可达80%,适合有长期规划的考生。
2026年报考行动建议
分数定位策略:物理组考生若位次在5万名以内,可冲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;位次8万名左右可重点考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自动化等专业。
地域与行业绑定:江苏考生优先选择南京、苏州校区,利用地域优势进入中建、华为等区域总部;外省考生可关注与家乡产业匹配的专业(如山西考生选矿业工程)。
备选方案:若未达热门专业线,可通过“入学后转专业”(2024年转专业成功率约23%)或辅修第二学位(如计算机+法学双学位)提升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