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懂日记(2025年8月21日)

信息发布:高考志愿网发布时间:2025-08-22 09:20:11

 书接上回。

 

跟林薇薇认识后。

 

解锁了一些新的爬山方式。

 

不走寻常路。

 

核心是爬,要走野路,走小路,要走一个大闭环,要登顶最高海拔,同时呢,要把特色寺院串起来。

 

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一点,不能买门票。

 

于是,我跟着林薇薇,系统的爬了一遍九华山,应该说是九华山群,这个时候的我格外博学,尤其是对地藏王菩萨,格外的熟悉。

 

为什么?

 

因为,我写的《懂懂学历史》开篇就是地藏王菩萨。

 

我找找,原话我是怎么写的?

 

导游说,地藏王菩萨原名金乔觉,是韩国人,贵族出身,早年曾来大唐留学,后来坐船来到中国,潜入九华山修行,一心向佛。

 

那,我很好奇,原来,地藏王菩萨也是人变的?而且还很现代,唐朝的事。

 

一路上,我给林薇薇讲地藏王菩萨。

 

不仅仅讲他的出身。

 

还讲他的核心理念。

 

九华山美不美?

 

局部线路,很美。

 

但是,在安徽这个名山云集的省份。

 

九华山,不算什么。

 

九华山是佛教圣地,你不要理解为一座山,而理解为一座乡镇,更贴切,是一座座寺庙群,各有各的信徒。

 

以前,我写过一个主题,大体意思是,名山大川,真正有生命力以及市场力的,就是宗教信仰,看看五台山多少人?看看九华山多少人?看看普陀山多少人?

 

再对比一下黄山、泰山、华山。

 

尤其是非节假日。

 

对比太明显了。

 

不管你什么时候去普陀山,永远排队。

 

关键是,那门票价,那船票,不是天价吗?

 

泰山呢?

 

你看我日常拍的爬泰山,沿途哪有几个人?

 

是因为这几年流行特种兵打卡,泰山才首次突破了600万人次,九华山、普陀山都是千万+,为此,我在写五岳系列时写过一个观点,让泰安的领导们认真研究一下泰山相关的信仰,例如泰山奶奶,设计一个许愿与还愿概念。

 

原先,泰山奶奶对山东的辐射力是一流的。

 

这两年,也不行了。

 

不行的原因是被五台山虹吸了,看一个细节,泰安人现在都组团去五台山烧香。

 

我跟林薇薇爬山那天,正好下雨。

 

我们俩出发的也早。

 

天不亮就出发了,走了一段小路,很泥泞,有一定的危险,于是我们并入了主干道,就是大家烧香爬的台阶路,与我们同爬的全是虔诚的信徒,十之八九是妇女,来自全国各地,我记得有东北的,有宁夏的,有甘肃的,他们每人口袋里都兑换了一些钢镚,每个寺院投一点,我还采访了东北大姐,他们是一个祈福团,四大佛教圣地+海南观音。

 

沿途,有挑夫,有修路的石匠。

 

只要有人路过,挑夫就会停下脚步,伸手,要钱。

 

大家也会纷纷给。

 

这就是信徒的力量,他们认为,要布施给劳动者,其实九华山没有大落差,挑夫的工作量并不大,你若是想布施应该去给泰山挑山工……

 

只是,泰山挑山工不会问游客要钱,游客给,他们也不要,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穿着小马甲,泰安市政府已经把挑山工精神作为泰山精神文明代表去推广了,不拿不占,礼貌用语,这都已经写进行为规范的。

 

九华山的环卫工人也伸手要钱,最奇葩的是那个石匠,因为我爬的比较快,我路过的时候,他跟我一对视,他就确信我不会给他钱的,从而他也没开口,只是我发现,他完全是在那表演,因为下雨,他修那个台阶没有意义,从而等我爬高一些的时候,我回头看,发现,他基本就是在那等待,等待游客上来,他要钱。

 

我当时就在想,只要有人投喂,我们都会被惯坏的。

 

第一次来九华山时,松行长磕头,我也跟着磕,松行长还给我纠正磕头动作,后来我就不磕了,很多寺院我喜欢站在门口看看,也不愿意走进去。

 

我没有具体的信仰,不信上帝,不信佛祖。

 

更多的,只是一个生命的体验者。

 

就如同昨天有朋友分享给我的一段留言截图,我觉得非常好:我奶奶1942年在东北出生,是一名满洲遗孤。她的日本父母在1945年被抓到苏联,从此失去了消息。1946年,她被吉林的一个朝鲜华侨家庭收养。后来被养父母带去了朝鲜,在那里接受教育长大成人。后来和我爷爷结婚后,与爷爷一家一起脱到了韩国。如今,我已经把奶奶接到加拿大生活。我经常问她:“你觉得自己是哪里人?”她都说我血脉里流淌的是日本人的血,出生在中国东北,却在朝鲜的语言、习惯和歌声中长大成人。国籍角度我是大韩民国的国民,如今在加拿大生活。我的人生像一条河,流过许多国土,每一段都留下了痕迹。我想,也许我属于每一片曾经走过的土地,我是所有这些经历的总和,也是我自己。

 

前几天,我跟沂水本地的大姐吃饭,她是县领导退休,我跟她聊起了本地这些名媛,她跟我讲,她接受不了这些女人,不愿意靠近,也不愿意交往。

 

我跟她讲,我们是作家,我们是生活的记录者。

 

我们是观察者的角色。

 

什么样的人对于我们而言,都有价值,都应该接触,他们是一面面镜子,我们总把自己保护在自己所谓的阶层里,很容易得出何不食肉糜的结论。

 

我们是生命的体验者。

 

一个名媛,一个县长,一个乞丐,一个罪犯,对于我们而言,是一样的轻重,我们只是旁观者,他们并不具备左右我们的能力,也不会说,因为我们跟他们交往从而显的我们很LOW,我们如此复杂而高级的人物,咋可能被世俗的人轻易定义呢?我们自己都定义不了自己,他们咋可能定义的了呢?不要总是试图在意大家的眼光,就如同我妹妹偶尔跟我讲,她小姐妹不喜欢我的文章,我就跟妹妹讲,若是哪天我被她认可了,那是我的耻辱。

 

我们自己喜欢自己就行了。

 

其他人,都没资格。

 

爬九华山的大部分时间就我们俩,走在原始森林里,不怕迷路吗?

 

不会。

 

有导航。

 

户外人只要走过,就会有轨迹。

 

顺着轨迹走就可以了。

 

另外,再野的山,也有小路,有的小路是当地人走出来的,有些是驴友走出来的。

 

会害怕吗?

 

也不会。

 

只是呢,九华山的深山里,有了一丝神秘色彩。

 

就是肉身菩萨。

 

九华山有五座肉身菩萨,其中一座还是比丘尼肉身,貌似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,我第一次到九华山时,超市老板给我们做讲解,他跟我们讲了很多,说这个比丘尼肉身成佛后,女性特征就消失了,是一个中性相。

 

那个超市老板讲的,全是野史。

 

说当年小日本为了研究肉身菩萨的真相,以及破四旧时的一些操作,使人们发现,部分肉身菩萨会在体内穿一些钢筋,起固定作用。

 

后来,我请过正规的导游。

 

我问过这个问题。

 

正规导游给我的解答是,九华山的没有,其它地方的的确有钢筋,但是为什么出现钢筋?是遭遇破坏修复产生的。

 

站在山顶看地藏王菩萨的铜像,很震撼。

 

世界上最高的地藏菩萨露天铜像,高99米,上千吨青铜+几十公斤黄金,前些年,各地都喜欢搞这种世界第一的概念。

 

类似的铜像,一般是怎么修建起来的?

 

首先,要有发起人。

 

发起人必须段位足够高,得道高僧,信徒足够多,并且他是地藏王菩萨的超级铁粉,具有排他性,虽然自己信佛,但是只信地藏王系列。

 

他要来发一个大愿,去帮地藏王菩萨塑造这么一尊铜像。

 

发大愿也是地藏王菩萨的一个特色。

 

例如,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

 

其次,要有资金。

 

光靠募捐,搞不了大的,毕竟搞这么一个项目,不是几千万的事,是要几个亿,银行提供贷款,旅游开发公司积极入股……

 

过去,得道高僧发愿,多是修建寺院,例如《济公传》里济公发愿重修净慈寺。

 

为什么现在的得道高僧多发愿修大佛?

 

因为,现在不是过去,建个寺院SO EASY,而且寺院多是砖木结构,跟农村人家盖套房子的难度差不多。

 

若是想千古留名,还是要干个大事。

 

搞个大招牌、大LOGO。

 

譬如,你去各地寺院,题字最多的一个就是赵朴初,这是原先佛教协会会长,但是光题字没太大意思,看泰山天街就行了,隔不了多少年,题字就会换掉,因为会有新的佛教会长,会有新的书法家,一次重修寺院就会是一次重新题字。

 

于是,赵朴初发愿,也要搞个大佛。

 

无锡的灵山大佛,就是赵朴初发的愿,基本可以理解为是他个人作品。

 

成功学里有个概念叫梦想板。

 

把你的梦想写在黑板上,天天看着。

 

有用吗?

 

要看,怎么理解。

 

若是空喊口号,没用。

 

若是在喊口号的前提下,再分解两步,就不一样了。

 

譬如:

 

A,谁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,我能否靠近他?例如我想开上大G,若是我先接触了一群开大G的朋友,那么我开上大G的概率就大大提升。

 

B,把大计划拆分成小计划,例如我想拥有彭于晏一样的身材,那么我给自己设计一个健身周计划,周一练什么,周二练什么。

 

发大愿+具体的榜样+小计划。

 

例如,林薇薇的目标是攀登珠峰,那么她先爬完国内有难度系数的名山,逐步提高海拔,从6000米到7000米,从7000米到8000米,每个月爬什么山,她都目标很明确,跟我在一起的时候,我当她的搭子,我们不在一起的时候,肯定也有人陪着她,她不管别人,她只去慢慢的实现自己的梦想,她就在小红书上关注了不少越野跑以及攀登雪山的大神,她跟我讲,这些大神也多草粉。

 

你是对方的粉丝,一联系,对方就开始撩了。

 

其中有一个贵州的,在马拉松以及登山领域都很有名气,关键是,他是个穷屌丝出身,也许去年还在工厂打螺丝,今天能站台了,林薇薇给我看过他们的聊天记录,对方总是想约她见面,一口一个妹妹喊着。

 

记得,我写过这个现象。

 

就是平步青云后,想体验大口吃肉的快感,在贵州打螺丝的时候,追工厂妹都需要跪舔,如今呢?跑圈、越野圈、登山圈的瑜伽裤全来跪舔,一口一个大神喊着,此时不伸屌,等待何时?

 

我跟林薇薇爬过最长的山是衡山,35公里,我被她拉爆了,这个线路是专业登山人的训练线路,当时她是找她的偶像要的,她的偶像就是那个在珠峰上倒立的女生,前段时间让落石砸死了。

 

这个新闻一出,我第一时间在抖音上转发给了林薇薇,林薇薇也第一时间转发给了我。

 

关于这个话题,我们探讨过很多次。

 

我说,从梦想的角度,我支持你不断的去攀登,但是从友谊的角度,我还是觉得要在安全区,若是你真的想在这些领域有所建树,我觉得还是需要提高安全意识,我作为男人有着天生的安全敏感,例如我爬山就戴眼镜,防止树枝刮到眼睛,另外我必须使用登山杖,她不……

 

她认为,哪怕死在雪山上,也是幸福的。

 

说都是这么说。

 

毕竟,我们来到这个世界,不是仅仅为了登山。

 

我们有更大的野心,更大的愿望,登山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甚至可以舍弃的那部分,这就如同去沙漠穿越高沙区时,我要求退出,理由是超出了我的驾驶技术范畴,我觉得太危险,与我同时退出的还有我大G车友,他跟我讲,我们来玩沙漠不是为了征服什么,而是愉悦自己,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有更大的舞台等着我们,我们不能把自己交代在这里。

 

这就是我真实的观点。

 

玩可以。

 

要风险可控。

 

我跟孩子们也是这么讲的,没有什么理想,没有什么主义,没有什么梦想,值得咱拿生命去追寻。

 

活着,什么都有。

 

死了,什么都没有,再伟大也没有意义。

 

别人怎么评价咱,无所谓。

 

什么贪生怕死。

 

谁不怕,谁就去……

 

我觉得,我陪伴林薇薇的两年,有两大积极意义。

 

第一,让她把“不挑战概率”这句话烙印在骨髓里,例如她爬哈巴雪山时,向导让她撤退,时间不允许,天气不允许,但是她坚持登顶。

 

看似意志力很好。

 

其实是不该的。

 

第二,让她学会了做规划,过去她爬山是随机爬,认识我以后,她才知道,原来旅行也可以如此,前几天我跟茶馆老板也是这么讲的,不要想一出是一出,你可以说,想一出是一出的好处是完全自我,完全感性,其实这是不对的,拉长线就知道差距了,例如我们家的娃,从读幼儿园开始就按照既定的线路去安排暑假与寒假,等他大学毕业,世界主要国家都去过了。

 

不能随机。

 

要有目标。

 

松行长和牛哥都是这个类型的,牛哥以前跟我讲过一句话,没有计划的事我不知道怎么干……

 

计划是什么?

 

是通往结果的。

 

前天,在茶馆遇到了县城首富,74岁,身体特别好,他跟我们讲,总有人说从后面看他走路像小青年。

 

这是别人夸他的。

 

但是,不得不说,他的身体素质真的好。

 

每天生活非常的规律。

 

早上,先喝一个鸡汤+一个海参,然后去健身,慢跑或快走半小时,然后力量与拉伸半小时,风雨无阻,哪怕下冰雹也去。

 

就是每天早上一小时。

 

中午是正餐,2两茅台。

 

晚饭是燕窝+牛奶。

 

也会吃一些保健品……

 

他身边常年围绕一群人,卖保险的,开茶馆的,卖燕窝的,卖牛奶的,他一天正常的消费就1000+,存在茶馆的茶也是1万多一饼的,当天遇到他的时候,正好是我要走,他握手说喝一泡再走。

 

于是,就聊了许多许多。

 

貌似一年保险还花600多万,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后,立刻让小闵盯上,我觉得小闵更适合,因为小闵有爱,不骗人,但是茶馆老板跟我讲,小闵撬不走,因为都盯的很紧。

 

这些,不是我要说的。

 

跟我爹我娘同龄人。

 

对比我爹我娘,他身上有我爹我娘没有的很多东西。

 

例如,健康饮食。

 

他为什么如此的健壮?

 

我跟他讲了,燕窝、虫草、干细胞、菌群移植这些都是智商税。

 

他自己也认可。

 

你每天的饮食里,真正对你身体有帮助的,就是牛奶+鸡蛋。

 

其它的,只要不起副作用就好。

 

例如,打扮得体。

 

依然是正装。

 

我觉得他最牛逼的是,他对健身的研究真的很深,因为我们感兴趣,他现场给我们把每天早上的健身流程演示了一遍,很多动作我都做不了,例如单腿下蹲再起来,就是我说的重训理论,人只要年龄大了,必须要重训,防止肌肉流失。

 

他的思维敏捷度,他的听力、视力,都是顶级的。

 

根本不像74的人。

 

他的习惯里,有很多很好的点,例如早上健身与思考,中午正餐与谈事,晚上几乎是过午不食……

 

值得我学习,至少我对他敬佩有加。

 

每个事业有成的人,真正值得我们分析与学习的,就是日常习惯,习惯里包含了对身体,对饮食,对时间的管理,对精力的管理。

 

同时,我还见了一个领导,这个不能写,我看到了一个细节,他的胳膊特别粗壮,比我的还粗,我就问了一句,领导,您健身?

 

是的。

 

每天睡前200个俯卧撑,这是健身房之外的。

 

我们同龄人里,我小舅子的肌肉就算比较好的,他每天跟着士兵出操,晚上也做俯卧撑,他说在军校的时候,每晚睡前就发张白纸,谁先把汗滴满谁先结束,所以当兵的做的俯卧撑多是半程俯卧撑。

 

扯远了。

 

我跟林薇薇去看地藏王菩萨铜像是傍晚去的,下雨+临近关门,之前我写过,博物馆闭馆日,其实就是一些人的专属参观日,同样的道理,景区停止检票后,有些人才会开始来参观,我跟林薇薇就蹭到了这么一位女士的光,也是一群人服务,专人讲解,我们俩就当队伍的一员全程陪同,旁边有个眼镜男还会不断的介绍,这是咱前什么会长主持修建的,建行提供了4个多亿的贷款,当时XX在这里的时候……

 

很有意思。

 

然后讲地藏王菩萨的核心理论。

 

第一,发大愿,清空地狱。

 

第二,爱妈妈,是佛教里唯一与孝有关的流派。

 

第三,减刑,因果轮回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但是呢,你念地藏王经,可以减少恶报,甚至增加福报。

 

我若是说的不对,佛教徒们就当我放了个P。

 

我也是道听途说。

 

这是我的经验之谈,大家可以看看我拍的慕田峪与金山岭以及八达岭,都是一个人都没有,因为我就不允许有人比我还早登城,例如慕田峪8点检票,我7点就必须上去,那咋上去的?找黄牛。

 

金山岭我是停止检票的一瞬间进场的。

 

要么,做第一个。

 

要么,做最后一个。

 

我跟大家一起出去旅行,为什么我觉得会烦?因为大部分人的生活规律是7点起床8点吃饭9点出发。

 

吃饭是拥堵的,出门是拥堵的,进景区更是拥堵的。

 

我跟林薇薇呢?

 

5点起床,6点已经开始爬了。

 

林薇薇讲的有道理,咱若是9点开始爬,3个小时又到饭点了,劳动效率太低,若是咱是6点开爬呢?12点大概率就登顶了。

 

时间效率不同。

 

衡山那35公里,爬升3000多,我们是早上5点多开始爬的,爬到了晚上七八点,若是早上八九点出门?

 

极限也就是15公里。

 

大家对这个里程没有概念,这么一说你就懂了,泰山我爬上与爬下,加起来,8公里。

 

为什么我对城市拥堵没概念?

 

我早上六点上班,晚上九点下班,天天如此。

 

我们永远是错峰选手!

 

跟着林薇薇,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,例如研究一座山,她会研究的很深,有什么特色,什么文化,附近有什么酒店,有什么特色餐饮,她总能找到很有特色的民宿,例如某些名人的故居,尤其是吃,特别的讲究,要去找那种私厨菜,仿佛是欧洲城堡里的烛光宴。

 

当然,我也有我的特长,例如九华山的一些人与事,尤其是我接触过的,我会讲给她听,2008年,我跟媳妇在杭州,当时汶川刚地震,五星酒店的早餐厅里,坐着一个和尚,我们俩就坐过去了,咱也好奇,他说是去灵隐寺给灾区祈福的。

 

当时,我也有疑问,你一个和尚住这么好的酒店?

 

他跟我们讲,他是九华山的,属于后勤,叫释什么,反正是个官,酒店是他的香客给订的……

 

接着,就是给我们俩看面相。

 

我说你这手串挺好的。

 

他撸下来就给我戴上了。

 

后来,我们俩给了200块钱,让他帮我们代捐一下,为灾区祈福。

 

他说了一句话,我就起了疑心。

 

他说,两百少了点,三六九。

 

后来,我复盘了一下,其实漏洞还是有的,譬如,他身上有烟味,当时我也提出过疑问,他说这是中华,我们出家人哪抽的起,这是香客抽的。

 

其实就是他抽的。

 

后来,出差类似的事遇到的太多了,看着主动靠近的那些人,就觉得是一群傻瓜,他们都是顶级的心理学大师,五星酒店让人不设防,其次呢,他就坐在那里,等你主动攀谈,还有一点,他先给予,你就是不给钱也无所谓,他也不要,但是他就笃定你一定会给。

 

其实,当时他说九华山时,我都不知道九华山在哪。

 

反正,他编什么,我都信。

 

要是现在遇到?

 

我能让他给我200块钱。

 

(正文完)

 

原创优选

关于我们- 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@湖南秋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 湘ICP备2021006809号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湘B2-20240215
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由于本站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,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及转载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。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。